發布時間:2019-09-13 點擊:577次
證券時報記者 張娟娟
市場開啟上升通道,外資一路“買買買”,A股、港股聯動越來越密切行情下,北上、南下資金的交易偏向呈現了分歧,尤其是南下資金由冷變熱。整體來看,北上資金年頭至8月末合計凈買入1215.99億元,南下資金合計凈買入1476.81億元。個中南下資金凈買入額遠超去年全年的924.34億元,而北上資金凈買入額不敷去年的一半。
證券時報·數據寶統計顯示,年頭1月份及2月份北上資金持續兩月凈買入額超600億元,而南下資金卻持續兩月凈賣出;北上資金4月份、5月份持續兩月凈賣出合計超700億元,而南下資金自3月份以來一連凈買入,而且南下資金于8月份凈買入額高達547.93億元,創下了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月度次新高,同期北上資金凈買入額僅有132.06億元。
為何4、5月份北上資金大手筆賣出?復盤發明,上證指數觸底2440點,創2015年以來新低,隨后一路上漲,至4月8日走出階段高點,這期間累計漲幅超30%。北上資金自1月份至3月份凈買入額超1200億元,抄底跡象十理解顯,隨后贏利告終。
北上方向金融消費行業
南下偏好金融科技行業
從年頭至8月末上榜前十大活潑股來看,分歧也較為明明。北上資金生意業務的A股共有114只,漫衍在23個行業,而南下資金共有165股上榜,漫衍在27個行業,呈現分歧的行業有11個。如北上資金凈買入房地產股54.87億人民幣,而南下資金卻凈賣出房地產股59.9億港幣;非銀金融股北上資金凈賣出4.06億人民幣,南下資金凈買入215.17億港幣。
從交易居前的行業來看,北上資金凈買入居前行業偏金融及消費股,銀行、家用電器、房地產行業位居凈買入前三,均高出50億人民幣;南下資金偏比如力會合,為非銀金融及科技類,銀行、非銀金融、計較機位居行業凈買入前三,均高出100億港幣。從凈賣出居前行業來看,北上資金以大消費類為主,如食品飲料、電子等;而南下資金方向周期性行業,如房地產、汽車等。
個股來看,北上資金凈買入居前股有平安銀行、格力電器、招商銀行;南下資金凈買入居前股有工商銀行、建樹銀行、騰訊控股。凈賣出股來看,北上資金凈賣出居前股有五糧液、海康威視、伊利股份等,而南下資金凈賣出居前的有融創中國、祥瑞汽車、新城成長控股。
北上資金加倉消費類
南下資金加機器地產
以持股比例計較,自去年尾,北上資金持續八個月加倉的6股,以消費類、科技類為主,別離是中航光電、光環新網、建發股份、中炬高新、桃李面包及金域醫學。
南下資金持續八個月加倉的11股以機器設備、房地產股為主,包羅山東墨龍、藍頂國際、嘉光陰國際、天能動力等。
從持續加倉環境來看,停止8月末,北上資金持續五個月加倉傳媒、公用事業行業;對比之下,南下資金更偏幸金融科技類,持續五個月加倉金融業、資訊科技業。
北上南下分歧原因闡明
為什么北上南下資金的偏好會呈現如此分歧?從個股屬性來看,外資對A股市場的偏恰好像十分專一,麻辣小龍蝦生產線,自QFII進入A股市場以來,金融、消費類一直都備受青睞,銀行板塊盡量本年以來漲幅不是最高的,可是其較低的估值成為吸引北上資金最主要因素;而大消費股內生生長代價較高,對付北上資金極具吸引力。
至于南下資金,內陸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樂趣不止于大型藍籌股,口味小龍蝦生產線,也涉及差異行業的中小型科技股,雖然業績生長性也是獲青睞的主因。
別的,北上資金與南下資金的操縱是相反偏向舉辦。比擬北上資金凈交易金額與上證指數月度漲跌幅發明,北上資金與市場指數同步,兩者相關性高達0.76;對比之下,南下資金凈交易金額與恒生指數泛起負相關性,相干系數高達-0.62,也就是說南下資金的操縱偏向好像與市場相背離。